二00三年深秋,香港亞洲電視臺“星光伴我行”節目組慕名來到鄧村,攝影師的鏡頭瞄準了“中國民間造紙第一村”,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也相繼報道了鄧村的民間古法造紙。從此,鄧村,以承繼古人造紙法而聲名顯赫。扶利村便是鄧村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自然村。
扶利村坐落在四會市鄧村圩鎮西南,座南向北,村西緊靠青龍山,村東對望白虎山,“青龍”“白虎”相抱。
扶利村古法造紙業從明朝就開始發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
據清光緒《四會縣志》記載:會紙,鄧村鋪紙廠最多,始創于嘉慶道光年間(一七九七年)。而今,扶利村制造的會紙主要用途是做冥紙,并以其“開張、足數、色好、化灰”而盛名遠揚,遠銷港澳和東南亞各地。
古法造紙大都以當地產的竹子為原料,經過砍竹、撻竹、浸泡、碎竹、舂竹、榨紙、曬紙、包裝等十一道工序完成。但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古作坊里已響起了隆隆的機鳴聲,多個工序由機械操作完成。
扶利村人以造紙為副業,每家每戶有造紙作坊,石灰浸泡池內一捆捆的竹子時刻在散發著文明的原始味道。
古法造紙程序有備料、浸竹、榨紙、松紙、曬紙。在青磚、麻石結構的屋里,當地人在地塘上收晾曬干的“紙樸”,細心地捆成條。地塘邊的小瓦房是作坊,屋里有堆成小山似的“紙捆”。全村男女老少都是打造“會紙”的能手,隨處都有三三兩兩村民聚在一起包裝會紙。
“蔡倫造紙振國粹,扶利古韻播文明”。據悉,一位馬來西亞僑商準備投資到扶利打造“尋訪造紙文明之旅”,當地政府也致力將扶利村開拓成旅游景點,奮發造就“中國民間造紙第一村”。
聯系人:盧先生
手 機:18926841456
郵 箱:admin@56ky.cn
公 司:東莞市廣粘膠業有限公司
地 址:東莞市大嶺山鎮楊屋第一工業區愉和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