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第二造紙廠就埋下了破產的伏筆。”當地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該項目的上馬有一定的盲目性,直到破產時,對上不上這一項目都還一直存在著不同意見。
早在1979年,彭水縣在上塘村3組建立了一個年產2000噸的小型紙廠,利用彭水縣豐富的竹子和麥草為原料造紙。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彭水紙廠新上了一臺1760紙機,紙質大幅度提高,市場供不應求,紙廠的效益非常不錯,有時一年的純利潤都有好幾百萬元。彭水紙廠一時聲名遠揚,成了全縣學習參觀的典型。
但是到了1991年前后,國產的1760紙機已經落后了。紙廠向彭水政府打報告,申請專項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也就恰恰在這個時候,世界銀行給了當時的四川省兩個農業扶貧開發項目。對彭水縣的領導班子而言,這無疑是一支興奮劑。
經濟本來就十分落后的彭水縣決定盡最大努力來爭取世界銀行的扶貧貸款資金。在下定決心后,彭水縣幾大班子的領導在沒有進行科學論證的前提下迅速采取了行動,一方面向世界銀行成都的分支機構打報告;另一方面在縣里積極活動,迅速完成了征地和平整并開始了基建投入。
上馬比較盲目
該項目從1994年開始正式動工。當年11月份,世行到重慶檢查時,彭水已經完成了征地,基建隊伍已經入場。按照進度,彭水縣的萬噸紅麻全桿造紙項目將在三年內建成投產。由于彭水行動迅速,世界銀行決定支持彭水項目而放棄了同時提出申請的四川綿陽的一個同樣的項目,并在隨后的預算中把項目資金由原來的700萬美元增加到800萬美元。
當時曾參與紅麻全桿造紙項目的知情人士馬先生告訴記者,實際上彭水縣建這樣一個項目并不容易,第一任萬噸紅麻全桿造紙項目的指揮長——時任彭水縣副縣長的周正德就是在到當時的黔江地區爭取資金的途中出了車禍,因公殉職的。
由于缺乏科學的論證,這一項目從上馬初期就比較盲目,主要以爭取項目資金為目的,沒有考慮項目實際操作的可能性。當時只看到利用紅麻造紙技術比較成熟,而且紙的質量比較高,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彭水的氣候條件。
都是紅麻惹的禍?
按照該項目的生產能力,年產萬噸的造紙廠需要紅麻3萬噸以上,如此大的原料需求可以帶動當地農民迅速致富,縣里的領導普遍這樣認為。
1997年前后,彭水縣開始在全縣范圍內號召農民種植紅麻,當年紅麻大豐收。可是在紅麻的收割和銷售過程中卻出現了麻煩,一方面在紅麻收購的季節,彭水多雨,有不少的紅麻在地里還來不及收割就已經霉爛。而由于項目資金不到位,1998年萬噸紅麻造紙廠并沒有建成,除了爛掉的紅麻,農民手中還有上萬噸堆成小山一樣的紅麻,縣里不得不騰出幾百萬資金來解決農民的紅麻收購問題。
據悉,當年,縣政府單是用于紅麻收購的資金就有200多萬元打了水漂。而且還有不少農民手中的紅麻沒有收購,彭水以及渝東南幾個縣的農民再也沒有了種植紅麻的積極性。收購上來的紅麻因為需要30萬元運費才可以運回廠,而且運回廠后又不能在短期內作為生產原料,最后只好讓其白白爛掉。
沒有了紅麻做原料,改用竹子做原料也行,但是必須對原來的生產線進行改造,需要新上一批設備,但這對本來資金就十分緊張的該項目而言并不容易。
項目資金被挪用
在爭取到項目資金后,財政困窘的彭水縣開始籌劃利用這筆項目資金投資其他的項目,比如烏江新橋的建設,彭水煙葉復烤廠的建設等等。資金被挪用后,彭水的萬噸紅麻造紙項目開始了走走停停的慢步。
該項目進行兩年左右,世界銀行的相關項目負責人發現的扶貧專項貸款被層層挪用的情況。于是加強了對扶貧專項資金的監控,把資金劃撥改為報賬制。彭水縣負責這一項目的相關負責人比如要采購什么樣的設備,需要先購進之后再憑借相關的單據向世行在成都的機構報銷。
1995年5月24日,彭水紅麻全桿造紙廠基建工程處為了加快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工程按期建成投產。便向縣政府請示對爭取到位資金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獎勵。其標準為:世行報賬提款資金獎勵0.70%;世行周轉金獎勵1%;民族發展資金1.5%。另外,基建工程處還對引進資金,按照到位資金額給予一次性重獎。其中無償資金獎金高達20%。隨后,彭水縣政府對該請示進行了批復,同意紅麻造紙廠工程基建處的獎勵辦法。但是爭取資金的努力卻并沒有大的進展。
建筑老板血本無歸
一方面要將已經挪用的資金填上;另一方面申請項目資金變得越來越困難。在沒有專項資金輸血,縣財政本身又十分拮據的前提下,彭水萬噸紅麻造紙工程變得舉步維艱。
而在整個工程中,基建投資者是最大的受害者。到2002年9月彭水第二造紙廠除了設備是支付現款外,單是欠四川華川安裝工程公司的設備安裝費就高達940多萬元,另外還欠100多個建筑商的建筑款近1000萬元。而整個紅麻全桿造紙工程項目的總投資則高達9800萬元人民幣。
2002年9月的某一天,彭水縣法院會議室,100多個建筑商靜靜地等候著彭水第二造紙廠破產清算組對其債權的處理方案,紙廠破產后,財政按照總投資分得400多萬元,安置職工等開銷后還剩下100多萬元,清算組決定按照欠債總額的5.4%給建筑商支付欠款。這對于資金實力相對薄弱的建筑老板而言無疑是當頭一棒。
四川華川安裝公司900多萬的債權最終只得到40多萬元;曾經擔任彭水縣委書記的劉漢奎退休后組織一支建筑隊伍在彭水第二造紙廠做工程,紙廠先后欠其建筑工程款180萬元,破產后劉漢奎只得到10萬元,旋即也宣布破產;紙廠欠支紹昌100多萬元,但是只付給他了幾萬元。100多位曾經為彭水第二造紙廠做工程的建筑老板幾乎是血本無歸。
據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眼看大廈將要坍塌,在全國各地做輕工安裝的四川華川公司打聽到新疆的一家企業需要紙廠的某些設備,于是負責該項目安裝的四川華川便打起了把第二造紙廠設備拆下賣掉的主意。
這一切加速了彭水這一世界銀行扶貧開發項目的死亡。
聯系人:盧先生
手 機:18926841456
郵 箱:admin@56ky.cn
公 司:東莞市廣粘膠業有限公司
地 址:東莞市大嶺山鎮楊屋第一工業區愉和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