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造紙工業與環境走向和諧發展
添加時間:2012-02-25 15:51 來源:廣粘膠業 作者:廣粘公司
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顯示,目前我國的森林面積已達1.7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18.21%。特別是人工林發展較為迅速,目前人工林保存面積已達0.53億公頃,即7.95億畝,居世界首位。預計到2010年,我國僅用作漿紙原料的人工林就將達500萬公頃,可支撐1190萬噸的木漿生產能力。
近幾年來,為了解決木材短缺問題,推動造紙業原料從以草漿為主到以木漿為主的戰略轉型,滿足制漿造紙業的生產需求,國家啟動了速生豐產林建設工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措施以加快速生林建設步伐。
目前我國人工林已向社會提供越來越多的木材資源,尤其是造紙企業種植的人工林,不但解決了企業的原料需求,而且綠化了國土,改善了生態環境。
重新認識現代造紙業
一提起發展造紙業,很多人就會聯想到破壞森林。事實上,這一看法已過時,因為通過營造人工林和林漿紙一體化發展,已解決了這一難題。現代造紙業完全可以實現綠色循環經營模式,如世界紙業十強之一的金光集團APP,通過營造人工林,實現林漿紙一體化發展的綠色循環經營模式,不斷實現了資源再造和廢紙回收與循環利用,并形成了創造資源、節約資源、資源再生的綠色大循環。
目前,以APP為首的一些大型造紙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和實踐林漿紙一體化經營模式,通過“以林為本,以林養紙,林紙結合”的辦法,緩解了我國造紙業資源不足的大難題,營造了造紙業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的局面。
發展林紙產業不僅不會導致破壞森林,造成森林資源減少,反而會由于消費需求的刺激,有效促進人工林面積擴大,提高森林覆蓋率。
相關鏈接
瑞典經驗
瑞典在發展林紙產業中,花了100年到150年的時間大面積營造人工林,不僅成功地構造了較為理想的林漿紙一體化循環經營和持續發展模式,而且促進了生態的持續改善,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大氣碳循環出現負增長的國家。
相關鏈接
芬蘭經驗
芬蘭是世界林業發達國家,雖然其森林面積不到世界總量的1%,木材產量也僅占世界總產量的1.5%,但由于大力提倡造紙企業林漿紙一體化發展,其森林覆蓋率高達72%,目前林產工業總值、林業出口總值、紙和紙板的出口分別占世界總量的5%、10%、15%。同時,其森林資源凈增量高達2000萬立方米,真正實現了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實現了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造紙業的永續經營。
多種樹少砍天然林
據林學專家研究,目前桉樹是世界上優良的用材樹種,由于生長快,輪伐期短,其木材特性尤其適合生產紙漿。目前桉樹人工林已占全世界人工林總面積的10%,是世界范圍內的主要人工林樹種。中國種植桉樹已達150萬公頃。另外,大面積種植桉樹也為綠化生態環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實,大型造紙企業通過大規模營造人工林,對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狀況起到了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有效地遏制了沙漠化、土地退化的擴張趨勢;二是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程度,通過在荒山荒坡上營造人工林,可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三是有效地保護了生物多樣性,擴大了野生物種的生存空間。
因此,要多種樹,少砍天然林,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和破壞。
APP:一個參照標本
據了解,APP是中國林漿紙一體化的先行者,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早在1994年,APP在投資中國紙業的同時,就開始在海南、廣西、廣東等地營造人工林,開始大力推廣林漿紙一體化工程,不但將荒山、荒地營造為經濟、生態效益較好的豐產林,而且還促進了造紙業與環境和諧共處。目前,APP的營林面積已占同業造林面積的50%以上,400萬畝林地平均每年可生產近500萬噸木材,等于為200萬噸紙創造了人工原料,不但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且還為社會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效益。
不可否認,在推進林漿紙一體化發展的初期,也許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現代造紙業林漿紙一體化發展,并以此指導工作實踐。
以APP為例,APP通過在荒山上大規模營造人工林,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原料,還能為當地農民增加收入,提高當地的綠化水平。另外,APP通過林漿紙一體化投資,也為我國造紙企業樹立了一個循環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的參照標本。
實踐表明,按照我國林業分類經營與分區施策的發展戰略,科學合理地管理與培育速生豐產人工林,按照全面協調和科學的發展觀來指導,就一定能促進我國現代林紙產業與環境的和諧發展。